拍出1240万美元最高价格的《安格尔的小提琴》背后那些事儿
美国时间5月15日,佳士得纽约拍卖会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珍藏专场中,曼‧雷 (Man Ray) 在1924年创作的照片《安格尔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 最终拍出成交价US$1,241万(RMB 8,438万),成为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张照片eos行情。该价格超越了著名德国摄影师古斯基 (Andreas Gursky) 1999年的作品《莱茵河II》(Rhine II) 保持11年的纪录,其在2011年以US$433.8万在纽约佳士得成交。今天,影像君邀请中国摄协理论委员委员同时也是湖北摄影家协会理论策展委员会主任的黄一凯,来聊聊这张照片背后的那些事儿。
本文约6000字eos行情,需要10分钟
艺术品拍卖定价
要参考作者此前的拍卖纪录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货币贬值的问题
对于一张A4纸大小的照片来说, 1240万美元可能是个很过分的价格,但对于这张照片来说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eos行情。
上周,佳士得拍卖行的新闻邮件里就预热说,本周超现实主义专场里面可能会出现一张刷新最贵摄影作品纪录的照片eos行情。当然,每次拍卖会如果有比较重磅的作品,发给媒体的邮件里出现这种标题党式的表示很常见,所以我也没往心里去,毕竟这几年的拍卖行情并不太好,拍卖机构也想要搞个大新闻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们真的搞成了。
在此之前,关于摄影史上最贵的作品到底多少钱分两派,站艺术的认可古斯基430万;站商业的或看乐子人更愿意相信彼得·里克(Peter Lik)650万eos行情。回到《安格尔的小提琴》,这幅作品预估价在500-700万之间,这个价格严格来说是合理的——为什么合理之后我再说——但也存在流拍的风险。不过最终把价格从500-700万推到了比500万+700万还要多个零头,主要原因是两拨人看上了同一张照片,于是就出现了霸道总裁文里面大家最爱的桥段。
这张照片叫做《安格尔的小提琴》,小提琴好理解,安格尔则是号称新古典主义画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的乌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eos行情。这个名字不学美术史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画大家多半还是看过,比如下面这件。
展开全文
安格尔算得上是曼·雷的男神之一,曼·雷临摹过不少他的作品,比如卖出高价的这幅照片实际上就是临摹安格尔的《瓦平松的浴女》eos行情。这幅画本身也是可以收入美术史的作品之一。不得不说当年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临摹作品都可以直接@作者本人,放到现在怕是要“微博删号”。
《瓦平松的浴女》1808年 乌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作品
说完曼·雷的男神,接着说说画里的模特eos行情。这姐们儿叫阿里斯·普林,但是更为艺术史熟知的名字是“蒙巴纳斯的女王”( Kiki de Montparnasse)。那个年代能被艺术圈奉为女王的人,当然了不起。你可以说她当时是曼·雷的女朋友,也可以说曼·雷是她当时的男朋友 之一。给她画过画,拍过照,写过诗,做过雕塑的艺术家不计其数,站在西方中心史论的观点下说她就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活着的艺术史也不为过。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看维基百科。
2017年,曼·雷拍摄的另外一幅阿里斯·普林的作品《黑与白》,同样是在佳士得拍出了270万欧元的价格(约合 310万美元)eos行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幅作品一来创作时间比《安格尔的小提琴》晚;二来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要弱于《安》;三来这幅作品当时是在一个摄影作品拍卖会上被卖出高价,同场竞技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到一万欧元的“杂兵。”而这次的拍卖会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艺术品拍卖会。
多说一句:为啥我长期“摄影劝退”,作为搞摄影的你,但凡对摄影圈和艺术圈的了解稍微深入点,那就知道摄影是“后娘养的”,而且和摄影沾边的都穷,看摄影专场拍卖会的人也不如看艺术品拍卖会的人有钱eos行情。这是事实,得认。
艺术品拍卖定价,要参考作者此前的拍卖纪录,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货币贬值的问题,所以认为今天的《安》值五年前两个《黑与白》完全没问题eos行情。但最终《安》以1240万成交,还是大大超过了按经验评估的价格。
这幅作品是在艺术史上的一个代表人物
使用其成名创作手法
怀着对自己男神的敬仰之心
以自己的女神为对象创作而成
说完了作品的来源和画面中的人物,接下来谈谈曼·雷本eos行情。这时候需要再说一个艺术史上的重要概念,虽然曼·雷卖了一张照片,而且作者也是摄影史中很重要的人物之一,但并不代表曼·雷是摄影师。曼·雷是艺术家,而上面谈到的作品,恰好是曼·雷选择摄影作为创作媒介而创作的艺术品。上世纪50年代,泰得美术馆馆长说过一句特别实在但被骂得很惨的话:你首先要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在我们这儿展出照片。这话隔几年就要被放在摄影史的大部头里面拖出来“鞭一次尸”,但平心而论,我觉得这话之所以被骂,就是太对了,你无力反驳,只能泄愤了。
曼·雷不仅是艺术家,还是达达主义中领军人物eos行情。同时,他还在使用摄影进行艺术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曼雷被认为是 物影摄影拍摄方法(photogram)的鼻祖之一,所以这个方法也被叫做雷氏摄影法(rayograph)。
换句话说,这幅作品是在艺术史上的一个代表人物,使用其成名创作手法,怀着对自己男神的敬仰之心,以自己的女神为对象创作而成eos行情。而后恰好现在出现在了一个台下坐着的人都是该领域行家的拍卖会上。所以尽管本身我们处在一个相对艰难的时代,但是拍到一个不错的价格还是很合理的。至于说为什么被抬到了1240万这样的最终价格,这不得不说就是拍卖这种艺术品销售形式自己的魅力所在。
决定一幅作品能取得这样高价格的
除eos行情了作品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叫做“流传有序”
决定一幅作品能取得这样高价格的,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叫做“流传有序”eos行情。对不太熟悉艺术品交易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个词很虚幻。其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是人人都知道的“保真么”?第二重就好玩了,主要是为了满足销售的需要——能讲故事。十几年前,我刚进这个圈子的时候也不太理解,直到后来看了一个艺术品卖家写的书——具体这销售是谁书叫什么名字我忘了——里面有段故事我记得非常清楚:他当时卖罗斯科的画,人家问这画凭啥这么贵?哥们儿说:我也不知道,我就记得洛克菲勒先生把这画在办公室里挂了很多年,经常喜欢站在这幅画面前想事情。
无论是买卖艺术品,还是买卖照片,都要记住它们的交易对象是一个物件,而物件是承载历史和故事的eos行情。对于出得起百万美元或千万级别价格买块纸、买块布的人来说,买正常的东西已经没有乐趣了,人家买的无非也就是个故事,或者说体验。你可以假设:万一我站在这幅作品前面把洛克菲勒先生琢磨的事情琢磨透了呢,那我不也就能富可敌国了么。就算想不通,就算我做不到他那么有钱,但是我有机会每天站在他站的位置上那也是极好的。
回到曼·雷这幅作品,大家都知道,作为一张摄影作品,其实它是可以无限复制的eos行情。这个作品存世的银盐版本本来就不少,比如盖蒂博物馆有一张;我手上有一张;国内也有别的藏家手上有两三张。但是,那一张照片卖到了1240万,是不是代表我这张也能卖同样的价格呢?告诉你,别做梦了。
作品背面的故事往往也非常精彩
甚至对于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但大众往往都只关心正面
拍卖会上的这张照片,是 美国时装界的收藏家夫妇Rosalind Gersten Jacobs和Melvin Jacobs私人藏品之一eos行情。Rosalind是上世纪中期现代艺术圈有名的藏家,当时的职务按照中国人习惯的岗位说法,应该叫梅西百货的采购部主任,后来她一直做到梅西百货的副总主管时尚类商品。她老公Melvin Jacobs是萨克斯第五大道的总裁。总而言之,夫妇俩都算得上是时尚圈的tastemaker,这个身份意味着他们作为一个藏家,不光有钱,而且有品味。
《安格尔的小提琴》原始成品曼·雷只做了一张,做好后用大画幅相机翻拍了一张,前面提到有很多机构包括我本人收藏的,实际上都是由翻拍的那张重新制作的作品eos行情。所以拍卖会上的那张,是摄影师本人在暗房里手工制作的那张原版,是母本,也是孤本。顺便说一句,做后来那些“孙子辈作品”的那张底片,现在在蓬皮杜艺术中心。
这张照片当时并非 Jacobs夫妇直接买下来,而是曼·雷在1962年将作品托赠给他们的eos行情。也就是说这幅作品从1924年在暗房中诞生,曼·雷从法国到美国,又从美国回到法国,辗转38年一直带在身边。这是什么,这就是故事啊。不是有个说法么,科技以讲故事为主。作为类比,提到蒙娜丽莎的时候,不也要聊聊达芬奇画好后把这幅画又带在身边若干年,不断修修改改,以及还爱上了模特之类的么。当然男女情爱是一方面不谈,艺术家把一幅作品常带在身边确实能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偏爱。
当然除了故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幅作品因为是托赠,所以并没有经过二级市场定价,甚至也没有经过一级市场定价,那么这幅作品在拍卖时唯一可供参考的也就只有此前的同类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拍卖之前的500-700万美元估价依旧是合理的eos行情。
在作品托赠给Jacobs夫妇之后,这幅作品就一直留在他们手上,只借出展览过有限的几次,而这些收藏经历和借展经历全部都藏在作品的背后eos行情。所有这一张张标签,也就回到了之前聊到的那四个大字:流传有序。实际上对于艺术史或摄影史来说,作品背面的故事往往也非常精彩,甚至对于解读作品大有裨益,而在大众传播领域,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大家往往都只关心正面,这也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所以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价格,除了可以用曼·雷之前的一幅作品价格作为对比之外,同时还因为这是一幅流传度极高的作品eos行情。艺术史上的任何一幅作品能取得极高的流传度,其中一定是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对上一幅卖出最高价的《黑与白》来说,我觉得算是偶然大于必然;而这一幅则是必然大于偶然。为什么这样说,这就牵扯到艺术史以及摄影史了。
这张照片并非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创作
而是站在艺术史的高度
有着传承、思考、双关、隐喻
众所周知,曼·雷是达达派的领军人物之一eos行情。而达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现在的年轻人我不太清楚,我们小时候对这个都熟悉,就这玩意:
我们小时候没事干,也没那么多东西可以玩,几个小伙伴一人路上捡根棍子骑着,嘴里喊着“咯哒咯哒”就开始骑马打仗了eos行情。老外喊得大差不差的,就是“dada”。这玩意有个学名,叫“hobby horse”。现在说到达达主义都说这名字是随便翻字典翻出来的,以表现其随意性。实际上,哪有在字典里随便翻个词就正好能翻到随便的?作为一个曾经的广告人,我心里有数得很,我们给客户提案的哪个名字,不起码都得头脑风暴几回,这都是非常努力才能装得若无其事的结果。
说完达达又得回到安格尔老人家eos行情。身为画家的 安格尔,特别热爱音乐。爱到什么地步呢,在自己的画展上,还要弄个小提琴在边上“锯木头”。老先生能给浪漫主义画下句点,除了时代变了,这个主动把观众往外赶的行为恐怕也难辞其咎。末了老先生撒手人寰了,还不忘把自己的小提琴跟着作品一起捐了,并且强调这个小提琴是自己整个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安格尔的小提琴是有真身的,今天还放在安格尔博物馆里。
老先生毕竟是个知名人物,所以小提琴这事也就成为了一段佳话,最后就变成了个成语violon d’Ingres,意思也是hobbyeos行情。这种拿名人轶事做成语的事情古今中外都很常见,比如“张飞绣花——粗中有细”,“violon d’Ingres——人菜瘾大”。
安格尔小迷弟曼·雷一看,达达是hobby,violon d’Ingres也是hobby,那这双关可以做个作品啊eos行情。所以这张照片并非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创作,而是站在艺术史的高度,有着传承、思考、双关、隐喻的。也正因为如此,这幅作品一问世,便成为了达达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还有什么能比用一个“old school dada”的名字和对其作品的模仿来作为“new school dada”的象征更合适的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幅作品才能随着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艺术等走入大众视野。
站在研究艺术史或摄影史角度,一种风格形成有价值的作品很多,而最终能够进入大众视野的作品并没有那么多eos行情。《莱茵河II》被卖到430万,在大众传播角度,有很多质疑。但它走的是所谓学院派路线,更多价值停留在艺术史或摄影史研究上。相对来说,曼·雷这幅作品卖到一千多万,疑惑的声音却小得多,是因为它很早就伴随着上面这些主义的传播走入大众视野。另外,没穿衣服的姑娘,本身传播力度也要大一些,甚至远超出各种所谓的主义。
曼·雷是艺术史上少有的
以摄影为创作手法的领军人物
这妥妥是属于摄影的高光时刻
离开大背景,再来具体说说这幅作品本身的创作意义eos行情。作为当时先锋艺术圈的中心人物之一且正处在创作旺盛期的艺术家,曼·雷选择摄影作为创作手法本身是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他也凭借之后的创作和名声,证明了摄影是可以和绘画一样具有艺术性的。这里又需要插入一个小知识点,摄影在艺术圈里时至今日依旧是个边缘角色,甚至可以说摄影作为艺术记录介质的价值要大于摄影本身作为艺术品的价值。然后大家熟知的什么亚当斯、布列松、森山大道这些人,仅仅是存在于摄影史而不是艺术史的。通读过艺术史的对这个问题可能认识更清晰一些。拿《加德纳艺术史》为例,虽然书中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以照片的形式存在,但在中文版12版中,摄影仅仅作为词条出现过一次,直到最近几年的版本,这个问题才有所改观,这也是和摄影作品在艺术品拍卖会上的价格不断攀升紧密联系的。
前面谈到,曼·雷做过一些直接使用物品遮挡光线在相纸上成像的作品,并将其命名为雷氏摄影法,而这张作品恰好是这种创作手法成熟之后的一种尝试eos行情。他用卡纸剪出来小提琴的开孔形状,先把这个符号和人物分别放大在同一张相纸上。这里需要纠正许多摄影史上经常出现的两个错误:一是很多书因为这幅作品的名字,所以以讹传讹地说这张照片是小提琴和人像二次曝光形成的作品,这是错的;二是有些书上说这个开孔形状是直接在底片上画出来的,这也是错的——如果你手上像我一样恰好有一幅这个作品,就能很清晰地看到曼·雷开孔时候的刀痕。
另外还要指出,曼·雷这个孔其实开错了,因为他并不熟悉小提琴,所以这个孔确切来说是他脑海里对于小提琴孔的印象,这个印象混杂了乐谱上的强度谱号eos行情。有一次我做讲座的时候谈到这张作品,刚好下面的听众里面有一个小提琴家,他就直接告诉我:我们小提琴上的孔不是这样的,这个摄影师应该画的是个强度记号吧。讲座过后我又请教他,觉得强度记号也不是这么回事,估计可能就是曼·雷老先生自己凭着印象没有考证,所以就出错了。后来我专门找了一下安格尔老先生的提琴孔,应该是这样的,可见曼·雷确实不是对着实物来的。 当然这种事情在艺术家那儿也挺常见的。
虽然摄影师早就知道底片是可以用各种技巧在暗房里玩出花儿的,但曼·雷的创作及其发表、传播,第一次让艺术圈,尤其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当代艺术圈也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eos行情。这里面有个区别,摄影师们玩出花儿更多是把这件事当作一种技能或者技巧,而艺术家们则意识到这种东西可以变成一种表现自我观点的手法,于是才开始频繁广泛使用摄影拼贴与合成进行艺术品创作。所以曼·雷也就成为艺术史上少有的以摄影为创作手法的领军人物。 这妥妥是属于摄影的高光时刻。
当eos行情我们讨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价格
一定要考虑到它的
稀缺性、历史性、审美价值
同时也要考虑其中的人为炒作因素
曼·雷这幅作品,哪怕是作为“以讹传讹”的二次曝光版本流传,也让所有接触到摄影这门创作技法的人更明确地意识到,摄影作品并非是一种不可以被改变的客观记录,而是可以通过后期修改去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eos行情。在此之前并非没有合成的摄影作品,但它们正是因为过于追求合成的完美无缺,反而在大众传播时丧失了让受众意识到摄影作品是可以被简单合成的这个事实。例如下面这幅作品,时至今日依旧有人认为它是在影棚里使用模特一次拍摄完成的。
作为类比同样也包括:
当我们讨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价格,一定要考虑到它的稀缺性、历史性、审美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其中的人为炒作因素eos行情。曼·雷这幅作品,拥有足够的稀缺性、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或者说美术史意义,同时又在一场被提前预热的拍卖会上被两个有钱的主儿同时看上,那么最后被抬到这样的价格并不意外。
当然了,作为一个穷人,我觉得这幅作品用这个价格卖下来肯定是亏了,即便我分析了这么大一通,也觉得八九百万买下来就已经很过分了eos行情。拍卖行那些了解富人心理的人,大概率也没考虑到这个结果。但是一来吧,有钱人的生活往往都是“朴实无华且枯燥”的,偶尔能遇到个抬杠的,大家杠一下也未尝不可。二来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幅作品下一次进入二级市场,肯定还能创造一个新的天价,今天花500万还是1200万卖下来,可能也许只是最后赚90%还是赚95%的区别。所以啊,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更多消息
李舸首创数字藏品将上线“元视觉” | 中国摄协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走进山西武乡 | 青年摄影论坛 | 中国摄协冬奥摄影小分队出征 | 2022“百花迎春”发布宣传片+播出时间表 | 中国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召开2021年度工作会议 | 中国摄协艺术摄影委员会召开2021年度工作会议 | 金像印痕呈虎势 春风入画展龙姿 | 中国摄协主席团、分党组成员给全国摄影人拜年 | 《火车站的情侣》“元视觉”数字藏品平台发售 | 教育部1+X数字影像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1成果表彰会 | 中国摄协顾问张桐胜在京逝世 | 数字影像处理2021年度院校及教师获奖名单 | 努比亚Z40 Pro | 社会各界深情送别摄影家张桐胜 | 李洁军、罗勇荣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 号 | 中国摄协从严治党工作部署会 | 中国摄协2021年度批 次会员申报工作 | 第65届荷赛全球大奖公布 | 中国摄协九届二次理事会 | 中国摄协第九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 | 中国摄影家协会2022年理论评论人才研修班学员选拔 | 2022中国摄协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 | 第九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 | 2022视觉创意市场趋势 | 山东省青年摄影作品展云端开幕 | 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景区景点门票优惠 | 王琛专访 | 中兴Axon 40 Ultra发布 | 元视觉推出《元宇宙之沧海桑田》 | 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推出2020—2021巡礼片
▶更多征集◀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库推出“定向约稿”服务
征稿 | 影像中国俱乐部摄影月赛
5·31截稿 | “映像中国”主题摄影月赛征稿《致敬劳动者》
6·30截稿 | 佳能EOS绝美星空摄影作品征集
6·30截稿 | 第十届“沣标杯”关爱残障公益摄影展
7·31截稿 | “奋进武义·共同富裕”
8·31截稿 | “美丽中国•蝶变龙岗”全国摄影大展
8·1截稿 | 第十届“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
9·10截稿 | 2022“清风临·家国安”全国摄影大展
9·20截稿 | 中国·张家界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
9·26截稿 | 2022“新征程 新济宁”全国摄影大展
11·30截稿 | 2022“韵味水乡泽国”全国摄影大展
阅读原文、分享、点赞、 在看
都安排一下吧~
评论